>>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2 -> 网络普法 与宁同行 -> 以案释法
网信说法以案释法 | “外国美女”寄包裹?宁夏一农民险陷跨国诈骗陷阱
2025-08-28 16:18:24   
2025-08-28 16:18:24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关键时刻,还好相信了民警常说的防诈骗宣传,要不然这会儿哭都没眼泪了!”8月7日,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沙草墩村村民李兴明(化名)回想起自己险些被骗的经历,仍心有余悸。原来,不久前,李兴明在某社交APP上结识了一位自称来自法国的“美女”。对方主动搭讪,热情聊天,声称热爱中国文化,计划来华投资定居。经过一周的“感情培养”,这位“外国美女”突然表示,自己要从法国前往伊拉克,不便携带贵重物品,想将一个“包裹”寄到中国,请李兴明代收。为取得信任,对方还通过QQ邮箱发送了“包裹”照片,显示里面装有大量现金,并承诺到中国后会给予高额“感谢费”。然而,对方要求李兴明先垫付4850元运费。就在李兴明犹豫之际,红寺堡区公安分局新庄集派出所社区辅警马飞云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了这一情况。“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马飞云立即劝阻,并详细剖析骗局:“骗子会以‘跨国包裹’为诱饵,一步步让你垫付运费、海关费、保险费等,最后卷钱消失。”为防止李兴明的手机因点击可疑邮件而被操控,马飞云还帮他彻底检查了手机。“天上不会掉馅饼,意外之财不能贪!”经过民警的耐心讲解,李兴明恍然大悟,随即拉黑对方,避免了财产损失。今年以来,新庄集派出所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转变宣传策略,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防控,重点针对中高考学生、农村妇女、务工人员等易受骗群体,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定期推送反诈案例和预警信息。截至目前,辖区电信诈骗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62.5%,成效显著。警方提醒:网络交友需谨慎,凡涉及“跨国包裹”“垫付费用”等关键词,极可能是诈骗。务必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如遇可疑情况,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网信说法】

  从网信部门视角分析,此类“跨国包裹”诈骗呈现三大特征:

  其一,“社交工程精准渗透”。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伪造“外国友人”身份,以“文化共鸣”“投资定居”等话术建立信任,再以“寄送贵重物品”为诱饵,诱导受害者垫付费用。

  其二,“小额试探+大额收割”套路。初期通过发送虚假包裹照片、承诺“感谢费”降低受害者警惕,随后以“运费”“海关费”等名义要求转账,最终卷款失联。

  其三,“技术手段辅助诈骗”。利用QQ邮箱等渠道发送可疑链接或文件,试图通过诱导点击获取受害者手机控制权,进一步窃取个人信息或资金。

  网信部门呼吁:市民需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意外之财’”(天上不会掉馅饼)、“不透露个人信息”(拒绝点击可疑链接或文件)、“不向陌生账户转账”(垫付费用前务必核实)。若遇“跨国包裹”“高额感谢费”等关键词,应立即通过官方渠道验证信息,或拨打110咨询。同时,建议社交平台加强用户身份审核,对涉及“跨国寄件”“垫付费用”等敏感内容的聊天进行预警提示,共同构建反诈防线。

【编辑】:张海莹
【责任编辑】:张海莹